周純一系友專訪         ◎鄭沛文採訪整理

一、請談談您學生時期接觸國樂的緣由始末,以及當時是否有何利於興趣培養的環境或機會讓您得以專一於此發展?

個人接觸國樂是在民國五十七年,時值九年義務教育實施的第一年,我進入的大同中學改制為大同國中,學校設有國樂團,指導老師為楊作仁先生。當時我以分期付款方式買了一支價值新台幣十元的竹笛,開始了啟蒙的音樂學習。依稀記得當年的樂曲是《侯門彈鋏》、《台灣組曲》等等,樂團人數也不是很多,使用的樂器種類不多,低音樂器使用的是「低胡」,相較於現今學校樂團,當時可謂簡單許多。初中畢業後考入台北市立成功高中,這所學校的國樂合奏實力很強,經常拿到比賽第一名,歷屆校友在樂壇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個人在這種優勢的環境下,進入中興大學後很容易加入學校的「國樂社」,並擔任社長。當時台中中興圖書館附設「中興國樂團」在當時恰巧成立,中興大學的國樂社成員最高記錄有十六人被甄選進該團,個人也有兩年半的時間參加該團的演出活動。中興大學國樂社是個很具規模且具備實力的學生社團,我在這個團體中認識許多優秀的學長和學弟妹,在我擔任社長那年曾贏得音樂比賽優等獎,並和台北的法商學院進行兩校聯合演出,那時可以說是樂團盛況,目前仍有幾位學長從事專業音樂工作。就以中文系教師而言李建崑老師、張火慶老師都是我國樂社的學長。 

二、請問您自中文跳接至藝術音樂領域,過程是否有過瓶頸?或者您認為兩者間亦有所關連?

  學習中國文學和音樂本來就是不衝突的行為。現代人將音樂和文學區隔成兩個範疇,是受到五四運動以後教育模式西化的影響,因此近百年來中國人一提及音樂似乎直接連想到西方模式的種種種音樂行為,而忽略了中國儒家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之中,「樂」是核心課程之一,學習童蒙課頌到吟詩唱曲,幾乎沒有不用到音樂的。我的音樂念和種種音樂表演形式,實際上是「陽中陰西」,可以說是中國樂器的西洋模式演奏,其中所奏的樂曲大都是近人的作品,談不上對中國音樂的涉足。直到大二那年,揚主任孟瑤老師從台北請來徐炎之先生教我們唱崑曲,才啟開我進入中國音樂的大門,並逐漸拋棄所謂的國樂至上觀念,孤獨的在學術領域上踽踽獨行。

三、請問您為何選擇民族音樂的範疇來研究?另外對於西方古並樂,是否也有心得或研究可談談?

  我之所以選擇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作為我的研究範疇,是這門學科具有宏觀的視野,它利用了所有當代文化人類學的理論和方法進行全球開闊文化視野的音樂研究。如果現代人能夠拋棄狹窄的音樂成見,對其它民族文化的異質音樂進行理性的瞭解,並觀察人類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如何運用音樂去調適生命,所以民族音樂學最主要的解釋應是用文化人類學學科理論和方法去進行音樂研究。有些朋友問我是否學了民族音樂學就會輕視西方或者排斥中國國樂,我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學民族音樂學的目的就是要學會尊敬所有的音樂,要愛西方音樂如同愛東方音樂,要尊敬自己的本土音樂,卻不可有排斥非本土音樂的想法。舉個例子,要將貝多芬的音樂和美國印第安人音樂一起尊敬,若自己喜歡台灣的某種流行音樂就不必要去憎恨日本音樂或排斥大陸音樂。喜好是有親疏遠近之分,但不必排斥。誠如許多人類學家所形容的,當今世界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社區,所有的人都彼此依賴,因此了解別人成了

最重要的事情,運用音樂這種語言進行民族心靈的認識是當今人類最值得提倡的理念。

四、請問您的音樂教育理念為何?

 

我在去年六月應北京大學校方之邀請,在北大做了一場講演,提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禮樂精神重建的可能性。在這次報告中我提出重建禮樂教化,中國才有超越的可能。主要的焦點集中在「外審」和「內視」兩方面,對中國以外的審視,如何客觀和謙遜以尋找自己在地球村中的定位,「內省」部分則應學會誠實的面對當下的自我,該放下的就應及早放下,該恢復的就應努力去重建,禮樂精神只是一個象徵符號,如何落實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是智慧也是才性。我認為在台灣和大陸目前的教育框架中,我幾乎嗅不到絲毫有實現這種理想的可能,也許孔子早就為中國做了一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錯誤示範,就是在證明中國人性中表面渴望禮樂而骨子裡毫無興趣的本性。於是歷朝先哲賢人就出來不斷呼籲禮樂教化,但結果總是禮崩樂壞,形同虛文。目前我在南華大學仍堅持「禮樂教化」的理念,希望我教過的學生,感染到一點古老的精神,好用在這個混亂的社會。

五、您認為對現代社會裡年輕世代的族群,如何推廣較為冷門  

 

的雅樂呢?

 

針對雅樂的問題,在亞洲的各大學中可以說較為普遍。日本和韓國的大學中大都設有雅樂團,以韓國為例,幾乎較具規模的大學都維持一支傳統的雅樂團,以學習古老音樂為目的。成員大多由喜好者組成,喜好現代音樂的年輕人基本上不會加入該團。所以團員可以說是志同道合者,他們彼此鼓勵,相互學習,以「歌、舞、樂」一體的內容作為學習的對象,同時也學習進退及穿衣等等禮儀,可以在大學生活中寫下不平凡的一頁。南華大學雅樂團去年赴日本公演十五天,學生除了感受舞台震撼外,同時也享受觀眾的掌聲,有些人結交了異國朋友,這都是參加雅樂團的花絮。

六、近期是否有安排哪些音樂活動?

 

我在籌備「民族音樂學系」時,就立定了一個心願,要將我所培養的學生,推向國際舞台。因此,我尋找了許多大國家,例如美國做例子向學生說明做一個音樂系學生,應該如何努力和尋找方向。以美國而言,他們早已將音樂列為「核心課程」,為了達成第一級的教學成效,竟運用國會立法的方式規定全美國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高三),必須學習全世界五大洲的「世界音樂

」,其目的是要培養美國二十一世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音樂家和音樂欣賞者。並透過異國音樂的學習,認識其他民族的美感素質,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知識的同時,也知道音樂創作者是誰,這種音樂在什麼場合才能演出,演出時穿什麼衣服,用什麼樂器呈現旋律,以及他們在腦海中究竟想什麼才能演奏得更好的種種問題。通過比較及比喻,使學生知道變化與傳承的重要,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在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是具有不同意義的藝術。因此我們在下學期從中央音樂學院聘請陳自明教授來講授「世界音樂」課程,就是希望我的學生能開拓視野。

(周純一老師為第十屆畢業系友,現任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主任)

 

  (鄭沛文為第35屆系友,原文刊登於91年9月《系友通訊》復刊號,頁1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hu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