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可以重來      楊孟珠

   
編者(中文系  陳欽忠教授)按:本文作者楊孟珠,母校中文系博士班學生。
         民國九十五年榮獲第二十七屆時報文學小說首獎(得獎作品:因)
教育部文藝創作散文優選首獎(得獎作品:公園裡的父親),為校爭光,特邀撰文,以饗讀者。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話,你會選擇什麼科系?」,這是我甫升高三的學生暑假時候問我的一個問題;他們的眼神有年輕孩子的晶亮,但也帶著不知何去何從的茫然。
    我想起多年前的那個暑假,大學聯考考完,非常有信心等著放榜
,沒想到我填的志願,榜上無名。那時代沒網路,似乎也無人電話查榜,大家全靠報紙對名,看不到自己名字,我百般納悶,完全不懂,也不知該怎辦,全家陪著我愁雲慘霧。翌日,之前認識,比我早一年上大學的朋友來電,他說,在他們系上的榜單上看到我名字,不知是不是我?

    那個朋友唸中文系,偏偏我所填的志願沒有一個中文系,那個人是我嗎?該不會同名同姓?到底發生什麼事?……。收到成績單,確定那個人正是我,只因我不小心跳劃了格子,一跳,從台北跳到新竹,從法商科系跳到中文系一個我從未想過的學校,一個我似乎沒有考量過的科系。許是天性的無所謂,或叫樂觀(我真的是這樣自我安慰:還好沒有一劃劃到最後志願的學校),也是不想再經歷重考的壓力,我成了中文人;不過,那時候,我唸的那個中文系不叫中文系,叫中國語言文學系。 
    因此,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將選擇什麼科系,這是一個發人深思,也讓人無措的問題,好像離我有點遠,倒不如就此藉機把這問題想一想:如果當初我沒劃錯卡,我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會走出另一條不同的人生之道嗎?……。答案啊,答案啊,在茫茫的風中,在命運女神隱約的微笑裡。
    那你猜,後來我怎麼回答學生的問題?
    人生是不可能重來的,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話,那就是文學,也只有文學才能讓我們織起這樣的夢想,讓我們打開這樣寶庫。哪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它創作基底沒這樣的渴望,所有紙上人生的搬演,說到底,不過是人生可以重來的願力實踐。

    我能夠從一個不小心的闖入者,到最後完全認同這個科系,或者正是「人生如果可以重來」這願望的興發,在這個科系中完完全全被尊重,被認真看待,並且被各種「昇華」的技藝去達到藝術的高度,溝通了古/今、群/己、人/我之間無數的心靈。我從中看到某種的廣博、想像力、同理心、追求超越。
    當然,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我曾動過轉學念頭,也無可救藥地翹課曠課,甚至在人家粗暴厥詞中文系的功用時,默默不語,可是我真是一點一滴喜歡我唸的科系,以致我後來常說,還好唸中文,否則我一定會覺得很無聊,也只有中文系能接受我,不然我早被二一退學。
   
所謂中國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中文系全包,如果你這塊唸不好,沒興趣,沒關係,還有其它可以試試看。你對小學很頭痛,沒關係,去看看思想方面符不符合你的思想;覺得那些什麼之乎者也的莫名其妙,沒關係,還有現代文學,不然,戲曲也不錯,看電影老師也接受;沒去上課,跑去參加街頭遊行,老師也覺好,他說那你覺得孔子周遊列國,明朝讀書人四處講學是為什麼……。我大學四年在中文系廣博的教育下,學到完全的自由,以及從自由中你必須去找出自己的立足點,探究你的性情,你未來的安身立命之道。中文系的自由,還讓我在大學畢業之際跟老師討論著留在學院唸那麼多書會讓人生病,沒有動力,老師笑笑說,有人求知識,有人修智慧,你在求智慧,去吧!
    
去吧,這一去讓我社會打滾十多年,直至某個陰錯陽差的機緣發生,才又回到學院唸書,並且在這段唸書期間不自覺地拿起曾經禿過的筆,寫起小説、散文,也意外地獲了獎,得到鼓勵。
    在時報文學獎的獲獎感言中,我誠摯感謝所有作家,因為我知今天我寫的一字一句,都奠基在無數的閱讀之上。要閱讀,需有不斷的寫作者把他們的情感、經驗、智慧淬礪成文字,好讓讀者在生命中某個奇妙的時空,與他們發生交會。然而我總覺得,似乎有些東西,有些想法,於那時受限字數,講得不夠完整。就是對於我唸的科系。
   
社會打滾的十多年,我擔任過老師、文案、記者、國會助理、在家工作的SOHO族……,涉入的領域包括教育、劇場、建築、政治……。每種工作,做來還算應付自如;薪水方面亦可,比較積極想賺錢的階段,一個月能達六位數的收入;想要有更多的人生經驗、工作閱歷時,也能順利轉換不同領域的工作。我或許是比較「不挑」,或許是因那時就業市場還算蓬勃,可以讓我在逃不斷變動中還不致餓死;可是我私心以為,那是因為我的科系讓我一直保有遊於藝的人生追求,以及同理感同世界的能力;它甚至讓我在十多年之後,再回到中文系,繼續保有不懈的好奇心與彈性,快樂開始人生第二階段的求知識求智慧生涯。
    年紀愈大,工作愈久,識人愈多,愈知道技術、本位永遠是不夠的。尤其在這個變動太快,景氣循環大風吹的時代,以前當紅的科系,可能馬上變夕陽產業;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也可能一下子人才過剩。學非所用是為這個時代的常態,如果一味只將大學的科系視為就業的惟一抉擇,日後將面臨想像不到的挫折,與對工作的厭倦。
    不論工作、為學或做人,遊於藝與同理心的投入都是相當重要的,它能讓人跳脫制式化、機械化、工具化。所謂本科系限制,本位主義的思考,快速融入社群中,理解他人想法,釋放自己潛能,瞭解時代需要,而不斷自我養成。
  我很慶幸當初劃錯卡而得到一個寬廣的學習環境,它讓我在人生幾次風暴中,因為唸過莊子的逍遙遊,唸過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知道人生之苦難與困頓是生命的常態,這時候你只能挺過去,其它無它,因為有太多人跟你一樣,受苦者不單單只有你,勿為己而造哀……。
   中文系,或說人文科系,是一種「人學」,它是在人最核心部位發揮功用。如果最核心是完整的,有作用的,不管未來從事什麼行業,遭受什麼狀況,生命自能展現趨吉避凶驅的能力。最怕的是核心的空缺,它會在許多意外時刻造成無法修復的毀滅。
    「尊重你的科系,廣博學習,讓自己能做人能做事能思考」,我好像無法給學生一個他現在能滿意的答案。但我相信,這樣的回答,總有一天,他能體會。


 (本文作者為第六屆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系友,原文刊登於95年10月出版《興大校友》第十 
六期,頁42~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hu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