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興大與我  ◎李建崑

        我曾在中興、東海、文化、台灣師大四所大學唸過書,可是結緣最深的地方,還是中興大學!我從一個興大中文系的學生、畢業後留任助教、修讀學位、最後幸運地成為興大中文系教師,整整服務了二十六年。興大中文系培育我、裁成我,提供發展空間,未來肯定會鞠躬盡瘁、終老於斯。
        也許是因緣湊巧吧!在助教階段,曾有機會師事第三屆至第四屆系主任;擔任教師期間,見證到中文系的艱難開創、起伏與轉折,也看到晚近幾年所展現的新興氣象。
       中文系尚未設立之前,曾有徐復觀這樣的大師在本校任教;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設系之後更有小說大家孟瑤(揚宗珍)教授、古文大師王禮卿教授、詩學與書法大師明允中教授、以及同學暱稱為「孔聖人」的孔德成教授在系裡任教。能夠親炙這些師長,實在是早期系友莫大的幸運!
     猶記得一口山東腔的李師滌生,是書法與荀子專家;風度翩翩的陳定山師上曲選課,一定會搖著白羽扇唱一曲,當時他已是享有盛名的歷史小說家與書畫家;還有弓英德師的文字學與詞選課,常常「秀」一手小篆,唱一首自度小詞。王禮卿師的歷代文選,堅持同學們要以文言文習作古文;教詩選的明允中師還常常帶學生到郊外踏青,要大家「口占一絕」;一腿殘障,自號「慎獨」的許祖成師是虔誠的佛教徒,當時佛學尚無法開課,他乾脆就在智海學社免費開示佛學概論。此外,聆聽小說名家孟瑤─揚宗珍教授的史記與中國文學史,更是一種高級享受。還有,王淮師的老莊、中國思想史,開啟了我們的智慧;朱維煥師的宋明理學,為我們剖析宋明儒者心性之學的精微;而李炳南師則以其自身之菩薩風範,為我們展示德性人格的向度。
        緬懷在中興大學中文系求學、服務的二十六年時光,我十分慶幸能夠親近那麼多誠懇守在教研岡位上的恩師,他們不但教導我去體認智識的精微與學術的莊嚴;也引領我立下宏願,踏實地去對一些未必有成果的論題、或者尚無人耕耘的學術領域作長期的努力;他們未完成的志業,肯定是我個人努力的目標。 
  早年李滌生主任曾每夜到系圖書館,親自督導同學夜讀;再如孟瑤主任也曾大力興辦「崑曲社」並且粉墨登場。其他各屆主任,亦無不節省用度,全力增購圖書,鼓舞同仁研究進修,全力培育學生溫柔敦厚的人格氣質,以及旺盛的求知意識。興大以「誠樸精勤」作為校訓,其實中文系的系風,最能相符相稱。
  興大在變,已非農學院為主的院校,而是校園廣闊、科系齊全的綜合大學;假使過去的興大可以用「農村」來比況,則目前的興大,有如「城市」一般。新的院、系、所相繼成立,一座座寬敞的館舍,聳立在校園中。可是,興大中文系雖有三十六年歷史,卻仍侷促在「綜合教學大樓」八樓這一層窄小的空間中。歷任校長在選舉時,都聲稱會全力支持文學院各科系,可是,論系所之發展,相對其他院系,中文系算是十分遲緩的。直到近十年,隨著碩士班之成立、日夜間之整合;來年如果博士班能夠順利成辦,興大中文系教研體系才 算真正完成。
     隨著時光的流逝,興大中文系的人事也有很有變化,不少敬愛的師長,已留下懿範,往生佛土。許多學術新血,陸續加入中文系,其中絕大多數是系友;在期許中興大學更加成長的同時,也很企盼中文系的同介,以更大的格局,和合共事;在各自領域中,力求精進;以堅實的學術業績,向大師的境界邁進。


   (作者為第五屆畢業系友,母系教授退休,現任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原文刊登
     於91年9月出版《系友通訊》復刊號,頁23~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chuch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